扫的多音字组词?
2022-06-18
更新时间:2025-03-26 15:33:00作者:起步网校
以下是寻隐者不遇教案:
教学目标:
1. 认识2个字。
2.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,背诵古诗,并理解古诗的意思。
3. 体会诗人惆怅失落的思想感情,揣摩诗的意境。
教学重点:
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的意思。
教学难点:
体会诗人惆怅失落的思想感情,揣摩诗的意境。
教学准备:课件、课前了解有关古诗作者的一些知识。
课时安排:一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,激发兴趣。
在中国古代,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到山中寻访隐者,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诗文。今天我们要学的《寻隐者不遇》就是这样一首诗。在这里,“隐者”指的是一位有道德、有学问、不肯做官的贤士。诗中通过诗人询问隐者的情况,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士的尊敬和赞美之情。
二、读通诗句,识记生字。
1. 自由读诗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。
2. 检查读诗情况。
3. 交流识字方法。繁: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识记。
三、理解诗句意思,体会感情。
1. 自由读诗,读通诗句,结合注释,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。
2. 交流学习情况,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,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。适时出示课件:课件一:松下问童子。(随机出示)指名说图意。课件二:言师采药去。(随机出示)师:从“只在此山中”可以体会到什么?生:诗人很着急,童子回答后他还是不放心,又去山中找师傅了。师: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句诗。指名读——齐读。课件三:云深不知处。(随机出示)指名说意思。师:从“云深不知处”你体会到了什么?生:诗人很失落,觉得这次寻访没有收获。生:童子带诗人找师傅,但山中云雾弥漫,还是找不到师傅,说明师傅的行踪飘忽不定,像云一样来去无踪。师: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句诗。(引读) “唉——” 师:这就是——(生答)惆怅!带着这种惆怅的心情再读整句诗。指名读——齐读。
3. 练读整首诗,体会感情。师:童子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寻访隐者的不遇,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要读出欣喜的语气,只不过是欣喜中带有一些惆怅失落的感觉。)配乐练读。
4. 尝试背诵这首诗。四、小结全文。师:诗人通过寻访隐者不遇,表达了对这位贤士的尊敬和赞美之情。这种情感就是“言外之意”,就是“弦外之音”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要注意体会这种言外之意、弦外之音。五、布置作业搜集有关“隐者”的资料,了解更多的“隐者”形象。
板书设计: 寻隐者不遇
问 言 找
童 子 云 深 不遇 惆怅失落 赞叹敬仰
《寻隐者不遇》教案注意事项如下:
1. 引导学生对“隐者”的“隐”有大概的了解,并体会作者的情感。
2.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歌的内涵,并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。
3. 通过对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介绍,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,并感受诗歌的韵味。
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,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1.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,并注意语速、语调和语气。
2.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,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。
3.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,并给予肯定和鼓励。
4. 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,如作者的生平、背景、诗歌风格等,以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。
以下是《寻隐者不遇》的教案相关信息:
教学目标:
1. 学会本课生字。
2. 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3. 感受诗的节奏,大体理解诗意。
4. 通过对诗的诵读品味,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教学重点:
1. 学会生字。
2. 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难点:大体理解诗意。
教学具准备:小黑板、卡片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:
1. 同学们,你们喜欢旅游吗?说说你最喜欢的旅游地点是哪里?为什么?
2. 有一个人在遍访名师、深山探幽之后,写下了一首诗,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诗?
3. 板书课题:《寻隐者不遇》 学生读题。
二、读通课文。
1. 自由读课文,画出你不认识的字。借助拼音读一读。
2. 指名读,其他学生评议。
3. 教师范读,学生体会诗的韵律。
4. 同桌互读,互相纠正字音。
5. 开火车领读,检测读音。
6. 教师小结。
三、理解词义。
1. 指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。教师适当点拨。(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即可)
2. 小结学习方法:先理解字义,再结合插图、生活实际谈一谈。
3. 学生照样子自学其他诗句。
4. 交流反馈。教师适当点拨,指导朗读。(注意语气)
5. 小结。
四、了解诗意。
1. 自由读课文,边读边想画面。
2. 指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,其他学生想象画面。教师适当点拨。(重点)
3. 小组内交流,选出你认为说的最好的同学,准备集体交流。
4. 全班交流。教师适当出示相应的图画,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。(注意结合图画,把话说清楚)
5. 教师小结: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很多,如果同学们在今后的诵读过程中,能结合图画,展开想象,那么你们将会看到更多生动的画面。
五、熟读成诵。
1. 教师范读,学生学着读。
2. 同桌互读,检查是否正确、流利。
3. 指名有感情地背诵。
4.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背诵。(检验是否会背)
5. 小结。
六、总结。
1. 你知道了什么?教师总结: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寻访隐者不遇,用问童子的话侧面烘托出隐者的超群品格和潇洒人生。令人佩服。
2. 齐读课文。
七、布置作业 。
1. 背诵课文 。2.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。